新华社沈阳3月26日电(记者郝菁、李宇佳)喜欢“小烧烤”的辽宁人热情又爽朗,话语总是带着些许幽默。但在数字政府建设这件大事上,辽宁人却不开玩笑,而是将质朴和实在融进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的方方面面。
事情办得“嘎嘎棒”
曾经,住在大连湾的渔民更换渔业捕捞许可证,去一趟大连市的政务服务大厅办理起码需要一天时间。“现在办这事儿可老方便了!”大连湾街道湾浦村渔民王鹏告诉记者,现在去家附近的便民服务站,不到半天就能办好。而在更远的长海县,办税等政务服务更是送到了小长山岛上的企业办公室里,让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办事。
(相关资料图)
“2017年,我刚来到这里开办企业,要一个个部门找人办事。现在,基本上都是在网上提交,‘一站式’服务办事的效率是看得见的。”在辽宁一家光伏贸易公司工作的苏晓玲高兴地向记者分享了近期办事的经历。
在沈阳一家工程建设企业当报批专员的程紫秋说,2022年8月,企业接到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资金压力之下急于开工。沈阳市浑南区推出的“容缺受理”和“告知承诺”机制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让企业“拿地即开工”。
“嘎嘎棒”“老顺心了”“服务杠杠的”......记者在采访中听到这些好评。是什么让大家对辽宁的政务服务赞不绝口?
2019年以来,辽宁着手建设政务服务“一张网”,对政务服务事项的梳理和流程再造,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的支撑能力,建成了全省统一的身份认证、电子证照、电子印章等共性应用系统,以及省、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线上线下政务服务加速融合。
当大数据在看不见的后台加速奔跑,看得见的政务服务办起来就越来越简单。
截至目前,辽宁有669条政策实现免申即享,已兑现资金支持超过17亿元,税费优惠达672亿元,为390万户企业减少跑动659万次以上,减少申请500万次以上,市场活力不断释放。2022年辽宁经营主体满意度调查数据显示,90.5%的企业认为辽宁政务服务实现了“一网办”。
意见建议“有着落”
早上9点,沈阳市和平区文安路社区的网格员刘诗璐开始了这一天的第一次巡检,小步慢走在网格片区,和居民们聊聊天,遇到问题,她负责协调解决。
“我上次看到一个下水道的盖子有些安全隐患,本想打12345反映情况,但是下午再看时,发现已经有工人来维修了。热线没打,事情就解决了。”社区的吴萃阿姨告诉记者,这群“80后”“90后”网格员每天都在社区巡检两趟,大伙儿有事情都找他们办,很多事情还没等居民开口,网格员们就已经做在了前面。
“只要细心些,就能把很多问题‘未诉先办’”。刘诗璐说,不论是网格片区的居民打12345热线的投诉,还是她主动发现的垃圾堆放和安全隐患等问题,拿起手机就能去协调解决或者及时反馈。在沈阳市和平区,刘诗璐这样的网格员有1183名。
做到“未诉先办”,源于近年来辽宁省将12345平台与基层网格治理平台深度融合,建立起一体化的数据采集、数据管理、数据共享和数据应用平台,形成“省-市-区-街道-社区-网格”六级联动办理工作体系,逐步打通了服务企业和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值得一提的是,辽宁12345平台开辟了“随手拍”版块。群众想反映问题,可以随时拍摄视频或图片进行提交,相关部门会快速处置。2022年,辽宁通过“随手拍”解决诉求问题14.7万件,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正在形成。
数字政府“贼拉好”
“政府的服务意识越来越强。”大连豪森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董德熙已经在大连生活39年,作为辽宁营商环境变化的亲历者,他感慨万千:“这些年来,不论是办税,还是办理环保手续,企业的大小事基本上一次就能办好,从过去的求人办到现在的一次办、上门办,营商环境不断变好,暖了企业的心,企业也会安心谋发展。”
近年来,辽宁建立了以《辽宁省大数据发展条例》为纲,《辽宁省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管理办法》《辽宁省推进“最多跑一次”规定》等为支撑的多层次、立体化的地方性法规体系,从而保障数据共享、归集、“一网通办”等工作开展。
“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新生儿出生”等26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医保异地就医结算等15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各类创新探索不断涌现,辽宁逐步提升政府数字化改革的速度和温度。
“当大家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能第一时间帮助大家办好事!”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周轶赢说,线上线下的政务服务就是群众办事的“老铁”,“一网通办”将不断提升大家办事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来源:新华社
标签: